正阳县城南李庄村西头,有两座又高又大的坟墓,一座是慎将军墓,一座是公主墓。说起这两座坟墓的来历,有段悲壮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正阳为慎国。当时,诸侯混战,天下大乱。这时,慎国出了一位名将叫慎廉。慎廉少年时候,聪明好学,既习文又练武,只想为民解难,为国出力。
一天,慎廉背着父母,带上供品到了“二妃庙”跪在娥皇、女英的神像前,默默祈祷,祝愿女皇显灵,助他平定天下,为慎国建功立业。说着说着,他已昏昏入睡了。在昏睡中,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狂风大作,乌云遮天,电闪雷鸣,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向他扑来。他壮了壮胆子,伸出双手抓住了龙爪,叫喊着要与恶龙拼个你死我活。这一叫喊,他却从梦中醒来。巡视四周,仍同梦前一模一样平静,只觉手中多了一物。仔细一看,手中抓的是一条面龙。这条面龙同梦中的恶龙没有两样。正好,他觉得肚中又饥又渴,便几口将面龙吃个精光。说来也怪,自吃下面龙,肚里不饥也不渴,觉得浑身筋骨格格作响,气力越来越大,身子也高了许多,心里欢喜不尽,奔至庙外,骑上马,挥动大刀,练起武来。
一天,慎将军正在练武,猛然听到呼救声,便催马去看究竟。来到密林一旁,见一条两丈多的大蛇,将一女子紧紧缠住,他手起刀落将大蛇砍成数截,救了落难女子。
一天,楚国大将带兵数万,攻打慎国。慎侯急得坐卧不安。聪明的公主看透了父王的心事,便奏了一本。慎侯即刻采纳了公主“比武招婿,选贤任能,平寇卫国”的建议。原来,慎将军从蛇口救出的女子正是公主。那天,公主到林中游玩,见庙殿门前空场上有一勇士在习武,正看得入神,不料被大蛇所缠。因慎将军仗义救人,公主感恩不尽。从此,公主对慎将军产生爱慕之情。眼看敌兵压境,国临危难,父王急得万般无奈,公主才献出这个计策来。
“比武招婿”的皇榜一贴出,慎国军务大臣盈胆的儿子盈去邪心中暗喜。心想,论武艺,军营里比上我盈去邪的不多,讲权势,哪个敢惹我父这个军务大臣?哈哈,我就是当朝驸马了!
哪里料到,比武场上,慎廉夺了魁。这下可喜煞了慎侯和公主。慎侯当场封慎廉为上将,立刻招婿完婚,可慎将军却说:“眼下敌兵压境,国难当头,应立即出兵平寇,完婚之事,来日无妨。”慎侯听了喜不胜喜。
奸臣盈胆见慎将军夺去了他儿子的兵权,又得到公主,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他忙向慎侯奏道:“慎将军虽勇猛善战,却从未临阵御敌经验。带兵数万,非同小可。”慎侯道:“以臣之见呢?”盈胆答道:“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让我儿盈去邪为主将,慎将军为副将为好。”慎侯听了点头应允。一进沙场,慎将军一马当先,奋勇杀敌,杀得楚军大败,慎将军得胜班师回朝。喜得慎侯出城迎接,设宴庆贺,还定下了慎廉与公主完婚的日期。
恰在这时,齐国使臣来到慎国,与慎侯商定,两国结盟,出兵伐秦。不几日,慎将军就带兵出征了。
盈胆父子看慎将军带兵远征,感到时机已到,便暗中派人向楚国送了一封密信,说慎国内部空虚,速发兵马攻慎,他们父子做内应,定能取胜。楚国国王依计行事,当即发兵攻打慎国。
慎将军率兵来到边关,正与秦兵交战,“十万火急”的诏书飞向沙场。慎将军一看诏书,知楚军乘虚攻慎,包围了慎国都城,便火速返回慎国救援。
这天晚上,慎将军率兵刚到慎城门外,箭似飞蝗从城墙上朝慎将军射来。慎将军喊道:“我是慎将军,不要射箭!”守城兵士才停下放箭,拿火一照,见真是慎将军带兵回城,就去开城门,迎慎将军进城。盈胆一看大事不妙,大叫道:“不要开门,慎廉已经投降了秦军,给我杀!”盈胆边喊边搭弓放箭,对准慎将军的胸膛射去,只听“哎哟”一声惨叫,一支利箭钻进慎将军的心窝,顿时鲜血浸湿衣衫。慎将军料到不好,拨马离去,行至不远,便一头栽倒马下,死于路旁。
楚兵见慎国强将已死,火速包围了城池,盈胆父子开门献城,投降了楚国。
盈去邪见时机成熟,立刻找到公主,要拜堂成亲。公主哪里肯依!她强压怒火道:“拜堂成亲好说,但要答应三个条件。”“只要公主答应与我成亲,什么条件我都照办,你说吧!”“一、对慎将军要给予厚葬;二、要为他立碑留念;三、我要到墓前祭奠亡魂!”
“这有何难?”盈去邪满口答应,按照公主的要求,隆重厚葬了慎将军。并在墓前立了石碑,公主伏在墓上痛哭不已,最后,碰碑而死。
公主一死,盈去邪惊慌失措。这时,忽听人喊马嘶,一支大军已经来到眼前。原来,慎侯得知国都失守的消息,急忙带领盟军赶回了慎国。慎侯在齐国的协助下,终于打败了楚兵收复了国都,活捉了盈胆父子。
慎侯来到慎将军的墓前,抱起满面血浆的女儿,悲痛欲绝。遂将公主安葬在同慎将军并列的另一个墓内。这就是慎将军墓和公主墓的由来。
传说五千年前,平舆这块地方原是一个大湖泊。大禹治水,疏通了河道,这里出现了一片平坦的陆地,长出了很多树木和荒草。殷商时期,薛国的国君任成,因得罪了昏庸无道的殷朝天子,便从山东滕县流徙到这里。任成就是发明车辆的鼻祖—奚仲的后代。他继承祖上造车的娴熟工艺,利用这里盛产树木的优势,开始生产一种叫“舆”的车辆。后来“舆”生产得很多又很精美,一时畅销全国。因这里地势平坦,又是舆的发明地,人们便称这块地方为“平舆”,流传至今。
据说,当时从薛国流徙到此地的任成,有三个女儿,二女儿名叫大任,生得聪明贤惠,德才兼备,后与西疆周国公子姬结亲。夫妻二人,互敬互爱,悉心治国,深得时人敬重。大任后生下文王姬昌。姬昌继承父志,在母亲的教育下,治国有方,使周国日益兴旺发达,成为西疆著名的强国。文王死后,武王继位,灭掉殷商,平了叛乱,因操劳
过度病逝。其子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封其第十的弟弟姬载为沈侯,在大任的家乡挚地建立沈国。当时大任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年老思亲,她最疼爱的小孙子姬载,到沈国三年未归,心中十分想念,同时也想回故里挚地看望一下家乡父老乡亲,便向周公旦提出了要求。公旦是个孝子,随派人备了舆马,送祖母起了程。大任乘舆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一路风尘,历时数月,到达沈国。家乡父老乡亲热情接待了这位离家数十载的老姑娘。她怕贤孙周公旦惦念,便提笔写了一封回书,命来人带回京都。周公旦一见祖母回书“平舆”二字,便知道祖母乘舆平安到达了。
后来大任病逝,周公旦为尊重祖母遗言和纪念祖母生地挚人造舆之功,便把挚地改为“平舆”,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