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古城系列一:春秋鹿上
本文作者:杜选凌冷治武戴学华
古城位置鹿上城位于今阜南县城西南七华里处,谷水之阴的公桥乡阮城村。古时东西临山,北枕谷河,山环水绕,苍松翠柏,风光秀美,它以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名扬中外和载入史册的古城址。谷水两岸古时有山林,见春秋《管子度地》曰:“山之间有一水,一富水者名曰谷水。”鹿上际山枕水,景色绚丽,尤其是那清冽如玉奔流东下的谷水,清波涟涟晶莹透亮,历经人间风雨春秋,见证着岸上古城的沧桑巨变。谷河源于河南省新蔡县汝水河中段的八丈陂,经过临泉流入我县。年清理河道中发现谷河九陂十岗十八弯,河宽余米,每弯一个湖陂一个土山岗,如刘家弯、王家弯、郭家弯、杜家弯,苗南湖、谷堆岗、杜家岗、龙头岗、杏家岗、闫家湖,刘洼湖、王家岗、七峰岭、富陂湖、张家岗、中心岗、贺胜岗、蒙洼湖……等山岗湖洼较多,地形西高东低明显,谷水流速较快,流经我县二百余华里后,由古中心岗东汇蒙湖入淮。大约在公元前年前后,西周在这东西两个森林复盖的山岗之间的谷水之阴造建鹿上城邑。乾隆《颍州府志》注“周分封列国,可考者为鹿上邑……。”邑设邑宰,相当于现在的县令。西周为什么把此城以鹿命名?专家学者认为,鹿是一种最吉祥美丽温顺的动物,从不与人为敌,天生是人类的朋友,在森林和草原上,人们可不费力的获取它。人们常把鹿视为江山社稽和神物天下的象征,有得鹿得天下的比喻,如许多石窖中的长寿神都乘梅花鹿。自古都有鹿死谁手和逐鹿中原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古人把最重要的城以鹿取名,如涿鹿、钜鹿、鸣鹿、望鹿、鹿邑等。此城被命名为鹿上,为百鹿之上,是更要的城。(见《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楚、吴、越图》标注)鹿上位于谷河之阴。《左氏经传集解》注:“鹿上宋地,汝阴有原鹿县,说明鹿上春秋宋国所有。经考大约在公元前年,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势力扩张到这里,发现这里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岗峦起伏,森林茂密,河流湖洼宽深密布,可供许多舟辑停泊和十数只战船对开,水路交通十分便捷通畅。又位于淮、汝、谷、润水和众多湖陂交汇的通衢之地,南与寥、蒋、息、璜等国以淮为界,隔河相望,西与蔡、沈、胡、陈等国为邻,外敌可朝发夕至,这实属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公元前年宋襄公考察后,让庶弟公子目夷用了五年时间把此古城邑扩建为淮河流域的一个规模很大的重城要城。该城位于今公桥乡境内的东七华里的谷水之阴,距县城只六华里,城东西宽1.5公里,南比长1.8公里,东西南北护城河,均约宽80米,水深10米与谷河通,东南西护城河仍依稀可辨,北护城河已为黄砂复盖淤平。城墙约高三丈宽两丈,为夯土城墙,城墙围长16华里,占地约亩,东西南北六个城门,因城中有条内河现在仍存,通护城河和谷河,所以包括两个水门。东南西三个城门中有瓮城称为重关门。南门被称为周天门,传说为周天子所建。东门称宋公门,传说为宋襄公所建,西水门为秦皇门,因是秦始皇第二次南巡曾乘船由此门入城,并把该鹿上城命名为鹿上县。所以称西水门为秦皇门。北门为光武门,传说是光武刘秀所建,所以命名为光武门。城内有街道三十六条,东西南北有六条主街道被称为周街、秦街、汉街,帝后街和侯府街、原鹿街等,有水井七十二口,现有古井十六口,千百年来这里的群众均用此古井水饮用和浇园,水源充沛,古井从未干涸。该城有断碑记载和传说有楼群数处,原鹿县衙位于古城中间,名“公子楼”,传说为公子目夷在会盟前所建,因此又名公子楼。因是时间最早的楼,又在南面,所以又名“前楼”。均言传至今。北城门内有楼群一处,名“帝后楼”,有断碑记载和千古传说,是侍中原鹿侯主阴识为妹夫光武刘秀和皇后阴丽华所建称为“帝后楼”,又名“后楼”言传至今。该城区内的地盘上从明朝起至现在分布的村庄仍沿用古传地名,如“城里村、城角村、城西、城东、前楼、后楼、魏园、菜园村等村庄古名,该古城历史上屡遭兵燹,城垣楼舍全部毁废,断碎的秦砖汉瓦等俯拾皆是,夯土碎砖杂物等把该城区抬高约一米左右,解放后这里先后出土有大量文物约数万件,有商周时青铜器鼎尊铜镜钱币,有秦秋战国时的戈戟残片,有随唐宋时期的刀矛剑等有楚金币郢爰,楚蚁鼻钱,秦半两汉五铢新莽货泉,大泉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唐宋元明清等历代铜币方口钱等,有万件以上的玉器,陶器瓦砾等俯拾皆是随手可捡。大批出土文物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鹿上古城文化。鹿上会盟鹿上的历史影响和轰动中外,载入诸多史册,并值得阜南人世代传颂的是“鹿上会盟”,《左传》云:“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年)有宋人,楚人,齐人盟于鹿上。《续汉书郡国志》载:“春秋僖公二十一年盟于鹿上。”鹿代司马真的《史记索隐》注:“襄公十二为鹿上之盟。”《宋世家》按:“汝阴原鹿,二十一年,宋人,楚人,齐人盟于鹿上。”其经过是公元前年,称霸一世的齐桓公死去,桓公十几个儿子中,比较有势力的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等争夺皇位。其中公子昭是齐桓公在世时和管仲在葵丘之会上托付给宋襄公的,因齐桓公与宋襄公在春秋五霸中是最好的朋友和亲戚。于是宋襄公接到丧报后,急率宋、卫、曹、邾四国约十万精兵入齐平乱。并送公子昭回国奔丧继位,立为齐孝公。宋襄公定了齐国君位之后,自以为能号令齐国,在诸侯列国中可以接替齐桓公的霸业。于是摆出霸主架式,先邀滕、曹、邾、曾四国会盟,又找借口杀曾国君儿子,又派兵攻曹,引起许多诸侯国不满。宋不顾诸侯国反对,又要拉楚、齐等两个大国会盟。因楚国横跨两湖位于长江中游,地大物博,国力强盛。楚君原为子爵,早在周桓王时,楚君要求提级,周王不准,楚君干脆自己称王,周天子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每军人,但是楚国自己称王后自己扩建五个军,而且,后来楚先后灭掉申、息、濮、璜、邓诸国,楚陆续在被它消灭的国家领土上都建一个又一个的新军,军事实力和地盘都比宋国大数倍以上。宋襄公不度德量力,一心想当霸主,设想若取得楚国这个南方最大强国支持,将获得南方许多个附楚的小国拥护,他的霸业就成了。于是宋襄公派重要使者出访并拉楚齐两个大国来宋国边城鹿上会盟。楚成王正想争霸中原,苦于无借口用兵,见了使者立即应允参加鹿上会盟。僖公二十年秋(公元前年),宋襄公带其弟公子目夷和长住鹿上的大将军公孙固率兵来到鹿上(今阜南公桥乡阮城村),在城东山岗上筑成百米高的盟坛(在今城东二华里处),公子目夷整建好鹿上城墙,城楼和街道等。半年后的僖公二十一春(公元前年),襄公率兵八万在谷河、淮河两岸列阵结营,以示军威。齐孝公、楚成王各率军三万,万里迢迢舟辑战车,应约而至赴鹿上之盟,宋国和周边沿淮对面的一些小国如寥、蒋、息、申、蔡、沈、陈、胡等国,也被楚国召集来列席参加,一时间鹿上地区舟车如蚁,戈戟如林,旌旗蔽日,大军云集。襄公以盟主霸主自居,其弟公子目夷向襄公进言,让其“示弱示谦”,襄公不听。目夷进一步示警曰:“弱国称霸乃取祸之道,且强楚无义。”襄公仍不听并一意孤行。在登坛盟誓时宋襄公安排以爵为序,他豪不客气的先执牛耳(刀),俨然以盟主自居,齐本为侯爵位列第二,楚虽冒称王号实为子爵,应位列第三。楚成王虽勉强歃血,但心中不满。襄公又先将盟牍交楚成王签署,又引起齐国不满。“鹿上会盟”签定后,宋襄公又邀约更多诸侯准备与当年秋在盂地(今河南睢县)会盟。楚成王满口答应,心中却另有打算。会后以游玩为名,把淮河、谷河、汝水河等鹿上周边数百里的山川河流地形均绘制成图。以备将要发动的侵略战争所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劝告,终于引狼入室,把鹿上卷入了数十年的连续战争。原鹿风貌公元前年即周襄王三十四年,楚国发动了侵宋战争的泓水大战和“鹿上之战”。北路泓水战争,宋军在强大楚军打击下,一路败北,宋襄公伤股,中刀伤伤重而死。宋都由商丘北迁彭城(徐州附近),由于鹿上城池坚固,粮草水源充沛,楚军无功而返,但鹿上孤悬在南方千里之外。经过协商,公子目夷把鹿上礼送给胡子国(今阜阳),见《中国历史地图集?楚吴越》图,看出鹿上为胡国所有。到了战国时期,被视为蛮夷的强楚势力,由南方进入中原,引起强大秦国的不安,《史记秦始皇记》秦大将白起、王翦各率六十万大军伐楚。王翦大军从咸阳经陈(今淮阳),沈(今临泉)、胡(今阜阳)直扑寿春,鹿上作为楚都淮河北岸的重要屏障,面对强秦,首当其冲。鹿上古城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土了数以万件的春秋战国时的戈、戟、剑、矛的残片于年被集中约两麻袋,用木轮车推送县城大炼钢铁了。它告诉我们鹿上经历了一次战乱的洗劫,公元前年,鹿上归秦。秦统一中国后,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的官路驰道,秦始皇七次出巡。公元前年秦始皇第二次南巡原东南六国之地,沿路在重要地方设郡县,秦皇由河北、山东、江苏进入两淮。《史记》注:“因江水面广大,时逢大风,遇水波恶,风雨暴至”。秦皇转淮入谷水看到这里湖平河宽,山林迭翠,土地肥美,水城雄阔,皇船直驶进鹿上城的西水门,下榻数日后,命设此城为鹿上县。《史记》注:“为陈郡鹿上”。属陈郡(今淮阳)管辖。秦皇下令建造由鹿上经沈(今临泉)去陈郡的公路驿站等。鹿上县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第一批郡县之一,秦始皇入城的水西门又被称为秦门,鹿上县成为江淮地区最早建的粮米重县之一。公元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第二年刘邦衣锦还乡,巡游江苏小沛(刘的故乡),名城鹿上距小沛只数百华里水路。高祖皇船由淮入谷水,从东水门直驶入鹿上县城,时阳春三月桃红柳绿,高祖遂下榻此城数日,改鹿上县为原鹿县,即原来的鹿上县。高祖巡视这里河流山川地形民俗后,认为属淮河水区一个系列,遂由原陈郡鹿上,重划为豫州汝南郡所辖原鹿县。又在下游二十五华里的七峰岭下蒙洼湖畔的谷水之阴又增建一座富陂县城。以示地方富饶重要。原鹿与富陂遥遥相望,以衣带水。查《中国历史地图集》之二,可以见到谷水之阴的上游原鹿,下游富陂,西汉、东汉两城同时并存。公元八年,王莽建新朝后,仍设此城为原鹿县,见(图三)有大量新莽货币大泉二十、大泉三十、大泉四十、大泉五十等,告诉我们原鹿县是淮上王莽新朝的钱粮军事重地。公元24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光武刘秀多次巡游淮谷河流域,看到此地东连三吴襟带长淮,河山秀丽有虎踞龙盘之势。而且该地民风强悍,从秦末开始不断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为了巩固东汉皇朝政权,于是把最宠爱的光烈皇后阴丽华的胞兄,开国功臣国舅阴识封为将军、侍中、原鹿城主,率重兵镇守于此。阴丽华《后汉书》注:“新野人,以美丽著称,光武帝适新野见之,甚悦,即叹道,仕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果然娶了阴丽华为妻,“建武十七年,册封为皇后,被史书赞为最完美的皇后。光武为最完美的皇帝。”其胞兄阴识,庶弟阴兴等俱精于骑射,勇猛善战,文武兼备,常随光武出征屡见奇功。在昆阳大战中阴氏兄弟箭透重铠,血染征衣,与众将一起助光武打败王莽的叛军主力,终于平定郡国。论战功要封阴识为大将军(统帅),《后汉书》记:“识曰,天下刚定,将军居功者多,臣若依托皇亲,如再增高职封邑,则无法为天下表率。”刘秀赞赏阴识顾全大局,忠于国家。公元39年,改阴识为侍中副将军(二品)率兵三万守淮河谷河并世袭原鹿侯。公元43年即建武十九年,阴丽华子刘庄继皇帝位,当年秋八月,与母后阴丽华巡游南阳转原鹿住“帝后楼”,改封阴识为副将军侍中兼执金吾,是守卫洛阳皇城的最高统帅,封阴识子阴躬接父原职为原鹿侯。阴躬与父一样,精骑射有勇略懂兵法,率兵镇守原鹿和淮河两岸。东汉永平二年(59)阴识病故在洛阳任上,遗体运回原鹿城西阴氏墓地,二十五年后阴躬病故,也葬于此,四十三年后,其子原鹿侯阴璜也葬于原鹿城西。春发现该墓群历史上已数被盗掘,仅存近二千年时间的部分棺椁木料数块保留下来。阴识在原鹿城时,其妹光烈皇后阴丽华,几乎每年春都随光武帝南巡,他们有时回南阳老家后东下原鹿,有时从淮转谷水进原鹿,看望兄长。兄妹情深,阴识自己出资为光武帝和皇后妹在北城门内建砖木结构观水楼一座,让皇后妹妹与光武帝可凭楼远眺把酒临风,观赏谷水风光,因是皇帝皇后居住,所以被勒石记称为“帝后楼”,又名后楼。被历代群众言传至今,勒石碑重约两千斤于年前被清军拉去修谷河桥了。该城有石碑群许多石碑年来历经劫难,年修谷河功立桥、苗寺桥、西城河桥、东城河桥等均从该城区拉去数车石头(包括带文字的石碑),建桥用了,年又从该城区捡了数车石头(包括石碑),拉去县城烧石灰用了。《正德颍州志》记载:“郡城南里汉县,南北朝时,平与县重建白莲寺碑,此碑在东城井旁碑群内,小字破落不全”。查白莲寺在原鹿城东六华里处谷河与草河交汇处,白莲寺的碑文也记载着平与县重修过白莲寺。查《中国历史》南北朝时,平与县曾迁入原鹿城内。郦道元的谷水情三国时,《十三州志》记载:曹魏正始四年(),司马懿派邓艾在南起寿州,北至陈、亳的两淮地区屯田和训练水师。谷河属淮北较大的河流,沿岸的原鹿、富陂、椒陂均为邓艾驻重兵的地方,邓的帅府建在中心岗(今中村岗)上,邓多次在原鹿下榻和驻军,在西起原鹿东至蒙湖,训练十万水师,后用此精锐队伍东击孙权,西伐蜀汉,百战百胜。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北魏学者郦道元,考察淮、汝(洪河)、谷、润数水,为这里的森林河流所陶醉,于是常住原鹿达半年之久,有碑文记载:“郦道元携夫人住帝后楼上,凭楼观景把酒临风后用散文笔法记述原鹿风貌”。他在《水经淮水注》中写到:“淮水东迳原鹿县南,汝水(洪河)从西来注,即春秋鹿上。淮水又东谷水来注,城侧谷水之南。《水经淮水注》又载:“原鹿县即春秋鹿上也……淮水又东,谷水入焉,水上承富水,东南流,世谓之谷水也,东经原鹿县故城北,城侧水南……。”郦道元用美丽的语言把原鹿城定位在谷水之阴的准确位子上,载入史册,流传于世。根据郦道元的记载,年,周恩来委托历史地理学家谭家镶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把原鹿定位在淮河之北谷水之阴的今阜南县公桥乡东侧的位子上,(见图)正是今阮城村。阮城平舆废城年,河南省平舆县射桥乡(东汉汝南郡治所)出土一批汉代封泥印。这批封泥是汝南郡所辖37县与侯国的封检遗物,内有“原鹿侯相”(见图)“原鹿长印”,鹿字均用草头蔍。这是一个惊喜的发现,说明蔍鹿古字同音相通。原蔍即原鹿县。查《中国历史》公元年南朝梁因战乱,把平舆县迁进原鹿县城内。因原鹿城墙高厚,护城河水深濠宽,水路交通便捷通畅,钱粮充足,所以迁进此城。明《正德颍州志》注:“古原鹿为平舆废城”。乾隆《颍州府志》载:平舆废城,郡城南一百里,唐移置,此其旧城也,北枕谷河,俗呼远城,又以为即:沈丘废城,城东南有断碑(此碑在东南角井旁历经千年字体为村妇捶衣所致剥落不全,年以后被盗丢失了),残缺莫辨。“查《中国古今地铭大辞典》方知,南北朝时平舆县南朝梁置为躲战乱,迁进这地形险要城池坚固的古原鹿城内。乾隆《颍州府志》注:“唐移植”。说明盛唐以前的数代王朝均在此设县或屯兵。唐咸通十五年(),黄巢大军由南方染上了瘟疫,大军由河南申州《今信阳)进入淮南淮北,《焦千芝家传》上记载:是年天大旱人相食,黄军水路劫焦陂,旱路径原城(原鹿)与唐军李克用部在颍郡城南大战。古原鹿发现的大量唐时兵器断剑、刀、矛残片和大量黑色人骨告诉我们这里经历了一次屠城,焚城。此古城又一次被屠戮吞噬。一座历经西周、春秋、战国、宋、胡、楚、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随、唐的鹿上、原鹿等十五朝近两千年的历史古城就此付之一炬,“唐移置”说明唐后期古城不复存在移往它处。洪武二年,从山东、江苏等地的移民与当地土人混居在古城区内,仍沿用古传地名,“城里、城角、前楼、后楼、魏园、菜园等,从各种残碑勒石和传说中发现这古城古时为鹿上和原鹿城,知道这里有会盟台,阴氏墓群、公子目夷造建的前楼,光武刘秀帝与光烈皇后下榻的帝后楼等。顺原鹿的谐音叫成原城、远城、最后顺谐音叫成了阮城至今,而不知古之鹿上原鹿也。近年来阮城发展很快,他们挖掘继承鹿上原鹿古城传统文化和淮河文化,整理发掘春秋宋、齐、楚三国会盟坛;恢复帝后楼作为博物馆,整修阴氏墓群,萃集民间存放的大量文物,已申报成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扶贫工程文化城、申报成全市历史文化文史研究基地等,在古城上千亩阅兵场上建成了全省闻名的大棚蔬菜草莓基地,草莓等各种蔬菜一年四季都不断的销往省内外地区,阮城成了阜阳市的历史旅游文化名城,一个新的古城正在崛起。
编辑:阜小宣
欢迎
多彩阜南
官方
DI:duocaifunan
长按即可
天下阜南人爱看de生活微刊
合作/爆料:Q:280832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问答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