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溯源中华薛氏源流考上

中华薛氏源流考(上)

 

  薛姓、皇祖奚仲、薛国的由来,阅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国史、古籍、地志的记载。

  国以史为纪、家以谱相传,读史知朝纲、览谱明源流。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缅怀始祖功德。叙表中华薛氏族人寻根拜祖的心愿,畅谈薪火相传血脉相连的亲情,共同祈福中华天地人和,繁荣昌盛,永保同根,同源,同祖和睦相处。

  黄帝,字轩辕,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公元前至前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配嫘祖,生昌意。黄帝带领族人从茹毛饮血时代走向文明时代。发明创造了衣服、舟车、文字、历法。《易经.系辞》记载:“帝出乎震,震。东方也。震为龙(蛇),为雷…..为蕃鲜。震。动也。”黄帝是龙作图腾的部族首领。中华民族后来称之为《龙的传人》。

  《辞海》黄帝纪年表:“黄帝,来自东方(都曲阜)”距今年。与西汉司马迁同时代经学大师孔国安和魏晋时期著名学者皇甫溢的考证;(黄帝诞生地---寿丘。黄帝生于黄土之丘,以土得名,故曰黄帝)。寿丘在今山东省曲阜城东,是一座东西长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公里的黄土丘。此处有一轩辕村,村前有一条国道,国道旁立着一块两米高的石碑,楷书《黄帝诞生地》。

  黄帝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互联网年农历三月三日载)。‘七十七帝;待考!’《世本》、《新唐书.任薛姓表》等谱籍记载:“奚仲为父系黄帝”。

  宋代建造轩辕祠,琢玉为黄帝像。每年二月二日《黄帝生日》均以太庙最高礼仪祭拜黄帝。即“二月二、龙抬头”在华夏流传至今。

  妊姓,源出自母系伏羲氏的胞族兄妹女娲氏。女娲(公元前~前年)为母系妊姓的祖母。《淮南子.览冥》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积炉灰以止淫水。”《康熙字典》注:“女娲氏止淫水。淫,水名。古文淫,义同壬妊。”《通志》:“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得姓,一为任氏……至奚仲封于薛。”《山海经.大荒东京》云:“帝俊生禹号、禹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禹,是始为舟。番禹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始以木为车。”“帝俊;黄帝是也”。起源于古代母系遗传下来的姓氏,现仅有任(妊)、姜、姚三个姓。

  薛姓祖源于何族何方?我国先秦史馆著的第一部帝王诸侯谱籍《世本·姓氏篇》记载:“任姓之国有十;薛、谢、章、舒、吕、终、泉、毕、过。”《左传·定公元年》公元前年,春秋时期;薛宰曰:“奚仲,薛之皇祖。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通志·氏族略》载:“禹阳十二世孙奚仲在夏禹时曾被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枣庄市,国都滕州官桥、奚仲故里薛城奚村。。

  夏奚仲为工师帮司空大禹治水,其功《史记·帝纪》载:“路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开九洲、通九道、陂九泽、渡九山、以决九洲、以致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二十,师外薄四海。”

  古薛国是我国古代制造舟车的基地。《魏书·地形志》载:“薛。有奚公山,奚仲庙。”奚为奚仲之国,奚仲的第一个居地薛国奚邑。奚邑城北有奚公山。《世本·世家》记载:“薛。任姓,侯爵,黄帝之苗裔,奚仲封为薛侯。”《新唐书·薛姓表》记载:“薛氏出自任姓,黄帝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滕县志·古迹考》曰:“地以薛河名,河以薛山名,故薛国也。”

  《元和郡县图志》卷九云:“奚公山在滕县东南六十六里,奚仲造车与此。”现奚公山有奚仲墓和车服寺遗址,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和九月十二日当地百华里内外人们到寺中敬香的络绎不绝。逢农历九月十二日,忆60年前在交通欠发达时,商人肩挑背扛,下雨走泥泞的小道去千山头赶三天的百年庙会。据传说奚仲生日在农历三月三,又曰三月二十九日(待考)。祭日农历九月十二日。奚公山下有一古老村庄叫奚村,古称奚邑。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北6公里。奚公山又名千山头,向东北延绵不断至沂蒙山区;奚公山又叫青山头,薛河横卧古薛境内,自东向西流入微山湖。若天气晴朗,无雾霾,站在奚公山顶可清晰看到京杭大运河里船舶在微山湖中心南下东南、北上西北、往返穿梭的盛景。所以,古薛国是古代历朝变革的兵家必争之地。奚仲封薛,始为薛国。自史前黄帝始,历经唐尧、虞、舜、夏禹至商代是任姓薛国的极盛时期。禹称帝后,将天下版图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杨、荆、豫、雍,并刻铜鼎藏各宫中。《晋志》云:“奚仲迁于邳,渭之上邳。春秋之薛乃在邳。”《竹书记年》记载:“夏帝仲康七年,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奚仲首迁上邳,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距今微山县城北二十华里欢城镇。《微山县志》载:“欢城,古为邳城邑。夏禹封奚仲于薛,商灭夏后,仲虺为左相,封于薛。仲虺西迁都城三十里于邳城邑,称仲虺城。(今欢城。即微山县欢城距薛城奚村的距离)。

  周灭商,薛国都城又东迁旧址。薛在邳邑年。今欢城镇政府院内发现古城的痕迹。欢城遗址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像似一个大方国的都邑遗址。奚仲又顺薛河流域举国沿泗河(今京杭大运河)南下苏北,徒下邳。《辞海》曰:“邳,古地名。今江苏省邳州西南。”邳国在下邳生存时间自薛邑改为徐州《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即周显王29年),前后年》。《辞海》云:“邳州,夏为邳国。”《邳州志.卷十八》载:“葛峄山东奚仲所迁邳峄者也。奚仲所迁其城不可不古”。《元和志》、《邳州志》有相同的说法。古时,邳州辖地较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原峄县,年划为枣庄市管辖)属邳州。再向西南发展其势力至河南省中南部、平顶山、豫东的商丘,鲁南地区,苏北的邳州、睢宁县,皖北的砀山一带。由此而见,黄淮区域已是大邳国的势力范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薛氏族人已遍及华夏北方的黄淮流域。但仍集中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山西等省的部分区域。

  夷夏之争,东夷寒浞杀相篡权,邳因助夏,奚仲举国沿泗水南下苏北于下邳。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薛。《晋书.地理志》记载:“邳,在薛城西南三十里,今(滕)县西南五十里。故郭渠南有欢城,即仲虺城也。欢、虺音转耳。”《齐乘》云:“仲虺城,郭水经城北入泗(泗:即现为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南达江淮;北接济水和黄河)。薛西三十里曰欢城。”《山东通志》云:“仲虺城在滕县东南。”考滕县东南有仲虺墓。今其地曰:‘虺谷堆’,商遗址,古籍记载上邳,说欢城的较多,欢城有晚商遗址。

  商王外王元年(公元前年)邳联姺国叛商,河亶甲三年(公元前年)彭伯灭邳。商王武丁时,祖(己)因辅佐有功封于薛(都城为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村、古奚邑)。《通志.都邑》曰:“仲虺之都,本在鲁地,奚仲迁于邳,又以邳为薛,今滕县薛城是也。”《康熙字典》云:“商末,季历娶成之女大任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世本.氏姓篇》载:“祖己七氏孙成,徒国于挚,更号‘挚国’。”《辞海》说:“挚:薛古音相近通用,挚即薛。”《新唐书.宰相表》载:“挚邑,位于今河南上蔡县东南,汝南县东北。”《中国历史图集》西周图有‘挚’。武王代商《左传.昭公元年》曰:“复封其后(珍)于邳,为薛侯。”郑椎《通志.氏族》载:“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此,故以此为姓。历经夏、商、周64代为侯,至(公元前年)春秋战国后期为齐所灭。”《史记.孟尝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竹书纪年》曰:“前年,齐克薛,前年复薛国。前年,薛复之于齐。薛国自珍始,相传31世,自禹号始,传64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曰:“薛国灭于愍侯洪,洪奔楚,邳侯之子公子登仕楚为沛公,后登不仕隐于博徒,以国为姓,谓薛公。”《唐书.薛氏表》载:“薛立氏始于薛公登。”其后裔以国为姓,称为薛氏。为薛姓始祖。“山东薛城(古薛国)是薛姓的发源地,地处中原东部,薛姓人由山东薛城(古薛国)向周边地区扩散,活动区域大致在赵、宋、楚、齐、秦诸国。相当于今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

  年,山东省峄县文化馆收集到战国初期两件铭文相同的青铜器邳伯垂,铭文云:“惟正初吉,丁亥,不白邳十夏子自作尊,用祈眉寿无疆,子孙永保用之。”《峄县志》“沂水之邳国在战国初期南迁至峄,即奚仲所迁邳峄者也。”

  奚邑是奚仲的‘食邑’。奚仲是夏代的“车正”。因创造发明了马车对国家对人民有巨大的贡献,夏王封他为薛君,统管薛国。薛国范围很广,南到徐淮;东到东海;西到沛泽;峄县、滕县、薛城、临城是中部;西北到任城(今山东济宁);北到泰岱。奚邑遗址即是夏代薛君奚仲的政治治所,故里奚公山(又曰千山头)西南三华里处,也就是《通志》记载的“古奚都”。奚邑的位置,今《中国历史地图》所标奚村和后湾村之间的五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出土了很多陶器,残片,如鼎腿、鬲、豆盘、石斧、骨针、捻珠等。在后湾南的河西褒出现了四个灰土坑,坑直径达三米,还有房屋的基石和大门的遗址。

  《百科全书》载:“…...薛姓,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当今姓氏排列榜上第48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四二左右,不包括海外侨胞。”薛姓自春秋战国得姓以后,就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战略上,薛国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汉书.郡国志》载:“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徐州作为城邑,脱胎于薛邑。”《史记索引》注曰:“徐州在薛县。”战国时,公元前年,卫伐齐首取薛陵。《索引纪年》云:“梁惠王三十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梁惠王十三年四月(公元前年),齐威王封田婴于薛,田文为太子,英死后,文代理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治薛,在原基础上修筑了固若金汤的薛国城墙,为攻守自若的军事基地。孟尝君墓在山东省滕县南五十二里,城墙残段仍存,京沪铁路西稍较完整。注(庄子-公元前年~前年,与梁惠王、齐威王子齐桓公孙齐宣王同代人)。秦朝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起始今安徽宿州大泽乡,首先攻下薛为要务。汉刘邦、项羽对薛地更是势在必争,积极‘引兵向薛,’在项羽夺取薛城之后,项梁即大会起义于薛,然后兵分两路攻秦,并立“先入咸阳为王”的盟誓。公元前年,刘邦、张良驻于薛。前年,西汉时薛县;公元前年,刘邦入薛,与项梁共立。东汉时薛县属鲁。

  战国后期,薛公子登的曾孙薛倪为楚令伊,其后裔一支迁淮南寿春。西汉薛广德任汉御史大夫,广德后裔一支定居长安。三国时,薛兰因被曹操所杀,其子薛永随刘备入四川,任巴蜀二郡太守。蜀亡,薛永子薛齐归曹,曹魏拜薛齐为光禄大夫,徒居汾阴(今山西省南部万荣县一带),世号蜀薛,形成山西河东郡望。

  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瑄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我祖自奚仲、奕代河东居。”阅史得知,山东是薛氏的发源地,苏北和皖北是薛氏最早的迁居或定居地。

  综上所述:夏始、先秦时期,薛姓家族主要活动在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一带;秦汉时期薛姓族人开始向南北迁徒,北抵山西、西至四川、东临东海、南面长江;到三国两晋,薛姓度过长江南下,入江西、进浙江、向西北直到甘肃天水;到了宋朝,薛姓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人口散布到山西、四川、河南、福建和山东等地;明朝时期,薛姓发祥地的河东族人被分迁到江苏、陕西、浙江、山西、河北、广东和山东等地;现今,薛姓族人遍布中华,走向世界。薛氏:肇始于山东薛城,发祥于山西河东。

  伟哉!薛氏皇祖!!奚仲!!!

  笔者学疏才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薛氏宗亲、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薛兆岸

年05月01日

  1、“寒浞杀相”:寒浞(謚号)东夷首领。山东潍坊县志载:“今潍坊寒亭区东庄子南有‘寒浞庄’”。夷夏之争,夏王相羿(yi)战败于寒浞被杀。寒浞篡政40年,公元前年为执政元年。少康之母任緡(min)王后(緡为奚仲孙女、仍国公主)东逃到娘家仍氏封地,生下少康,康幼年母緡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要立志复兴夏后氏。薛因助夏,薛地受寒浞所侵,迁邳。少康长大先为仍国牧政,后联合夏同姓斟灌、斟寻两国及各种力量灭寒浞,恢复夏王朝。谓“少康复国”。

  2、邳国:古邳国处于今睢宁县古邳镇一带。邳国的先祖“奚仲”。邳国起源地今江苏邳州市一带。《辞源》说:“邳州,夏为邳国。”《左传》“薛之祖奚仲迁于邳是也,春秋并于宋,战国属楚,后属齐,至秦曰下邳县。”(秦始皇26年,分天下36郡,薛地正式叫薛郡;汉属鲁国,汉文帝改为薛县;三国时把徐州换了地方,改为薛县)。古邳一带沂泗交流,宜稼宜穑(se),使邳国得到迅速发展,对徐州东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邳国是个诸侯国,是夏王朝的同姓之侯,夏帝太康遭后羿寒浞侵夺,太康之子帝相逃出夏廷,前往同性的邳侯处避难。邳抗拒商王朝的统治,邳叛商,商受到威胁,多次征伐邳,被彭国打败。《淮南子.兵略训》说:“楚、东裹郯、邳”。楚宣王(公元前~年在位)31年,即齐惠王31年,邳人北迁于薛,改为徐州。故楚国占领邳国之地。《史记.楚世家》载:“楚顷襄王十八年(公元前年)猎人向顷襄王献扩境之计…楚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取,楚被迫向东邻扩张领土,到楚考烈王二年(公元前年),攻徐州,侵占邳地,谓楚灭邳。邳国为华夏大邳国,《说文》载:“邳,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国在鲁薛县。”《左传.昭公元年》载:“商有姺邳,盖仲虺之裔乱者,国灭。武王复封其后于邳,为薛侯。”薛氏族人与列强斗争中胜败尤存,都府五次迁徒,先后存在多年。

  3、挚国: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正阳县汝南埠镇有薛国遗址碑。据《世本.氏姓篇》:“挚国应在商朝中期,都城应位于今平舆(yu)县古槐镇西塔寺。”尚景熙《河南地名漫录》:“年,考古发现了商代挚国古城遗址(北辛文化)。”祖己七氏孙成,徒国于挚,更号挚国。挚成为薛的第五个都城,成的后裔返回薛国后,此挚国成为薛的子系诸侯国。商末,挚国首领成次女大任嫁给季历为妻,生周文王。《诗》云:“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pin)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6.25

 

编辑:薛荣(g)

薛氏族情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yuxianzx.com/pyxys/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