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

李信是秦国有名的大将,其出生于秦国槐里。因为是宗室之后加之作战勇敢顽强,所以一直被秦王政非常看重。李信第一次扬名是在对赵国之战中。秦国灭掉韩国以后,秦王政派遣两支部队夹攻赵国,一方面让王翦从邺城处进攻赵军,另一方面让李信从太原往下攻击赵军。在这次战争中,青年将军李信崭露头角,歼敌众多的他在朝野之中的威望迅速上升,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颗将星。

燕国太子丹深深忧虑秦王政的狼子野心,故而想要以荆轲刺秦来制止秦国的侵略活动,但是不幸的是荆轲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秦王震怒,他派遣了几员大将到燕国去兴师问罪,其中就有王翦和李信。说起来是兴师问罪,实际上就是要一举攻克燕国。王翦率兵在燕国首府这里大败敌军,太子丹全线撤退到辽阳地区。李信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乘胜追击,率领军队在太子河沿岸和燕国军队对峙。燕王喜为了能够退秦军所以不得不杀了太子丹来求和。李信除掉了秦王政的心腹大患,秦王政对其越来越重视。

也正是在击败燕国以后李信变得无比傲娇起来。他觉得没有人是他不可战胜的,故而当秦王政问他能够以多少人马战胜楚国的时候,李信说给自己二十万精兵即可。而当秦始皇问道王翦的时候,王翦却告诉秦王自己需要六十万人马。对于王翦的这种回答秦王政表示出了很明显的不满,遂就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李信当然是信心满满,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着非常充分的大兵团作战经验,故而取胜并不难难就难在利用多少时间能够获取胜利。李信先是攻占了平舆,然后和蒙恬合兵一处攻占了楚国都城。本来此时的李信应该乘胜追击打击楚军,但是由于他担心秦国昌平君(楚国贵族,曾经帮助秦王政发动政变,后造反作乱)作乱使得他腹背受敌,所以调转秦军往回打。三天三夜,秦军都没有好好休息反而是一直追击秦军,这使得秦军疲惫不堪。正待此时,楚军大将项燕横空而出从而把李信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李信不仅被楚军攻陷了两个营,还被斩杀了六名尉,可以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李信兵败以后皇帝的脸都被丢光了,但为了能够击败楚军,所以他还是选择拉下老脸去找王翦。王翦这才答应率领六十万秦军出战楚国。因为此战关系到存亡之局,所以项燕率领了一百万楚军相迎。在王翦的稳扎稳打下,项燕兵败被杀,楚国就此灭亡。

虽然楚国最终攻打下来了,但是李信的过失也是客观存在的。秦国历来都是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讲究“轻罪重罚”。所以按照秦国当时的律法,像李信这样的大溃败是要被重罚的。因为他的失误不仅仅是丢掉了两座老营,更可怕的是让秦国损失了六员精英(尉仅次于将)。要知道这样大的损失在秦国的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大抵上是可能是因为秦国很少失败的原因了。但是实际上秦王政却并没有依照律法去惩罚李信,甚至连责备都没有怎么去责备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讲严刑峻法的秦国,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的确确让人非常惊讶,但是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实际上秦王政不愿意苛责李信就是因为他不愿意苛责他自己。大家回想一下,李信所做的事情哪一件不是得到了秦王政的暗许?秦王政问李信多少兵能够攻下楚国,李信也只是说出了心里面想到的那个数字而已,此刻的他并没有主动去请战攻打楚国,是秦王一厢情愿派遣他去的,这是因为在秦王的心中二十万打楚国是完全能够实施的。所以李信的大溃败不仅仅是出于其自己的原因,实际上还与秦王政的傲娇不无联系。再者秦王和李信私交本来就非常好,秦王政对自己的朋友又怎么忍心去责备呢?所以能够不了了之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秦王政不仅仅没有苛责李信,后来反而更加重用于他。在王翦灭掉楚国的第二年秦王政派遣李信再一次攻伐燕国。这一次李信果然没有让秦王政失望,他一步步稳扎稳打地灭掉了燕国。辽东得手以后,李信又带领军队南下去齐国,与他一起的还有王翦的儿子王賁。在他们的包围下,齐国军队纷纷投降,齐王建最终也被俘获了。秦王政给舞台,李信则是利用好舞台进行发挥,所以得以重新洗刷昔日的耻辱。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有关于李信的记载就比较少了,只记录下了李信最后被封为陇西侯,而在此后关于他的一切信息就戛然而止不知所踪了。也有人说统一以后没多久李信就死了或者失踪了。李信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曾经在最高点的时候肆意的笑,也曾经在最低点的时候孤独地哭,总的来说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好哥们兼好领导秦王政一直很照顾他。而且有关于他二十万攻伐楚国失败的事情确实不值得一提,毕竟他不应该去承担这个事件的主要责任,如果当时秦始皇能够清醒一点,这次的失败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yuxianzx.com/pyxxw/14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