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兆岸,坐落于小仙都旁的世外桃源

沿革

兆岸村,古名赵岸。自宋到清,皆属缙云县官政乡保安里十三都一图;民国16年设乡,

25年合并成美仙乡,属第三区;32年改名正本乡,属舒洪区;36年合为正美乡,解放后改属城区;年改名新美乡,为县直属;年称新美公社;年,分建兆岸公社;年恢复乡称号;年撤乡,并入东渡镇。现兆岸行政村,年时,由兆岸、麻西湖、阳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

地志

现兆岸行政村,总面积约11.9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分41个村民组。年有户,人。耕地亩,主种水稻。林地亩。产油茶、茶叶、柑桔、李、桃。

一、兆岸主村,地处东渡东南3公里,兰口至方川公路北侧,漳溪东边,四周为群山所环抱。海拔米。村于丘间呈三角形分布。户,人。陈姓为主,陶姓次之,还有其他姓氏十余个。

二、小潭坑,在兆岸西南1.3公里山沟。海拔米。村袭山涧名。2户,7人,姓郭,清中期先从东阳迁小井,同治后再迁此。

三、排头,在兆岸村南1.3公里。海拔米。点状聚落。村处山岗,其形似筏,原名含义“筏头”。因“筏”土话音“牌”,光绪《缙云县志》载名“牌头”。后又以同音演变今称。4户,11人。姓章、黄。现已迁移到兆岸主村。

四、麻斗,在兆岸村东南1.8公里山上。海拔米。点状聚落。27户,76人。为陈姓。现已移到云台山脚。

五、塘坑,在兆岸村南2公里山沟。海拔米。点状聚落。村袭山涧名。5户,20人,姓黄,清同治时从韩畈迁入。现已迁移到兆岸主村。

六、麻西湖,在兆岸西北一公里丘间。海拔米,有耕地亩,主种水稻。林地亩。村依山丘呈块状分布。85户,人。因村民多麻姓,村西有山泉比作湖,故名。村西北隅通金温铁路。

七、大山岙口,在麻西湖村东北1公里。海拔米。点状聚落。以村处谷口而得名。16户,36人。姓陈、周。村西北隅通金温铁路。

八、阳弄,古名阳龙。光绪《缙云县志》载名“杨弄”。在兆岸东南2.4公里山上。海拔米。村舍依山错落。因此地日照充足,山道旋绕,故名阳龙。后因方言“龙”与“弄”音近而演作今称。耕地亩,主种水稻。林地亩。产茶叶。分9村民组,户,人。多赵姓。据《五云赵氏宗谱》载,明嘉靖间由赵侃避苛税从赵岸迁。村民以制畚箕、扫帚等竹器品为传统副业。通公路。

九、横树塔,在阳弄村东南1.5公里山上。海拔米。点状聚落。东南接丽水市境。18户,56人。多金姓,清同治时从丽水廿九都皂坑迁。

姓氏

宋元时代,兆岸本村有麻、赵、钟等姓居住。陈姓迁来后,其他古姓在明末时都已全部外迁。到清代,又有陶、朱等姓迁入,现有姓氏十余个。

一、三门堂麻氏:据古路《麻氏宗谱》所载,约北宋元丰年间(—),麻钟裔孙麻宪携子国用、国可由永嘉迁居缙云官政乡三门堂(今属兆岸村)。其后,麻宪六世孙麻椿转迁西湖(今名麻西湖,属东渡镇)。元代,麻椿第四世麻德温于至元十七年()任缙云教谕,其第三子麻仁寿随父居县城东和坊。到至正年间,德温曾孙麻皓,由麻西湖迁永康麻塘头。约明正统年间,麻仁寿六世孙仁箴由东和坊迁回石上麻(今属洋潭头)。清初,麻仁箴七世孙麻逢全(一)、逢节(—)兄弟俩由回石迁居古路。

二、赵岸赵氏:为宋太宗之子商王赵元份之后。其手抄本《赵氏家乘昭穆卷》开头言:“此以上系天子,不敢妄祖,始以始封商王为第一世云。”元份五世孙不愆(—)任处州观察使,家栝城。以金人之乱,死葬松阳正等寺前。不愆孙赵汝珠,自少颖悟,有仁志,清苦读书,期膺抚仕,举进士不第,退居田里。后为都仓,有别业在缙云云台下,乃徙居焉,遂占籍本邑,家富族蕃,因姓其地曰赵岸。汝珠子赵昇(—),字景彝,拥田产八十四顷(合8亩),赵昇孙赵镖官知台州,遂居黄岩西桥。传至赵汝珠第四世赵冬迁武义前溪,第五世赵冲迁杭州武林门,第六世赵汉迁永嘉,赵泽迁胡坑玉盆,到十二世赵杰(—)迁方袅后,赵圆(—)迁湖坑外屋,赵名(—)迁杨岙,赵寄当军回籍徙居杨弄。

三、钟氏:元初即已居在钟头畈,明隆庆庚午建了钟翁路,约在清初无传。

四、平與云台陈氏:是唐僖宗朝平舆侯陈瑗之后。始迁祖陈释宝(—),字善卿,阜字行,永康县荆州双溪村人,元文宗时娶缙云县赵岸村(今东渡镇兆岸村)赵氏为妻,遂迁居。十世陈允履(—?)迁梨仓,十二世陈以德(9—?)迁昆坑。世系已载至第二十四世“令”字行。

五、后岙耿氏:耿再成之孙在明初迁此,到康熙十四年,被清兵灭族了。

六、塘里管氏:明初从青田古竹迁入,同治之后,陆续都已外迁。

七、牌头章氏:永嘉白岩章文参于元初迁缙云县城水南。传六世,有裔孙章降正在明中期又自水南迁居兆岸牌头。

古遗迹

一、远古先民水稻耕作层,解放初期兆岸小学内因挖井发现,有耕作层三层以上,每层相隔一米至一米五十,都有清晰的稻茬留存。

二、兆岸古街,亦称通关大道,宋到民国期间是青田方向前往缙云县城的必经之路,民国期间,大街大边开满了各种店铺,一派繁荣的景象。

三、云岩寨,在天马山五云台上,宋末建寨,元末、清初和太平天国时期,都曾重修。四周有寨墙、寨门,山顶有关帝庙,山脚有坑上殿,山背为三开间前后两进的胡公庙,自古有人住殿。解放前,在山顶、山背上正月迎龙灯、八月做戏。《大清一统志》载“山势耸峙,岩石垒块,其状如甑,四围环逼。有小径攀援而上,可容万人,为天设之险。”清代的《缙云县志》补充说“令狐志,在县南十三都。”

四、“钟翁路”刻石,在兆岸村西南去阳弄村的溪边山崖上,有明隆庆庚午()题款。

五、云台义渡,康熙十一年《缙云县志》:“兆岸陈氏建”。

六、南山桥:建于清中期。

七、名木古树:以前曾有数十近百棵,现只遗十来棵。

八、风水城:在村口,有近百米长,建于明代,以前古木参天、密不透风,现尚遗部分;千秧田解放前是一片苦槠林。

九、兆岸村原有古牌坊四座:一座为陈门马氏立,一座在正本书院门口,一座在天殿门口,一座为陈文替其父立。

古建筑

一、赵昇旧居:为南宋中期建筑,在街中心部位,墙脚全部用条石精心打磨而成,为须弥座式。

二、古堰坝、古水渠:建于宋元时代,流经村中、田野。同时还有古井数口,一直饮用到安装自来水前。

三、本保殿:两进三开间相对,一边是文昌阁、一边是土地庙,中间的院子是古道,有阊门,在村口城头,建于明代。

四、进士厅:为县级保护文物,现遗正厅三间和前面围墙、门楼,正厅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梁柱间使用复杂的斗拱铺作,保存完好。为明嘉靖十九年()举人、兖州通判陈堪建。

五、陈释宝公祠,即兆岸陈氏总祠,位于村口,始建于清代中期,为三进三开间两厢房。外观气势宏伟,门楼豪华气派,青瓦、白墙、高耸马头墙古朴清新;内部的梁枋、牛腿精雕细镂,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柱上雕刻楹联,厢房楼上护栏绘有人物故事图案。

六、陈澄心故居:为清康熙曹县知县陈澄心建,为四合院建筑,院子中间有二只马与二只鹿石子图案,只有在夏天晴了许多天后才会显现。

七、大处道坛,建于明代,另外还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贡生楼三幢。

八、外殿桥,建于清末。

九、麻西湖桥,建于清末。

十、上祠堂:为三进三开间两厢房,建于清末。

十一、兆岸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学校,他的前身是创办于同治十二年(),的正本书院,原址在郑坑口,正屋五间为讲堂,祀文昌帝君,东西厢房各七间,伙舍二间。书院有会课、宾兴章程。院名取意“欲诸子为有用之才,必先为有本之学,能为有本之学,始能为有本之言。”民国三年()迁移到兆岸,建立正本小学。是出南门第一所新式小学,为缙云南乡一带培养了大量人才,民国缙云知事(县长)刘景晨特赠匾“人文慰起”一块,以示嘉奖。学校座落于离县城仅六七公里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仙都景区内的兆岸村,文笔峰踞其背,龙眉山矗其面,狮子岩拱其右,天马山峙其左,交通便捷,环境清幽。

十二、陈官庆住宅:独峰书院校长陈文,建于民国中期,为七开间三层楼,有前后院子,两厢房,带围墙,呈横转的工字型。具有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为县内所仅见。

十三、其余尚有建于民国时期的二幢三层楼。

图片来源:兆岸村民、网络

赞赏

长按







































盖博士遮盖液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yuxianzx.com/pyxjs/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