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动启阅)
这,也是家风
平舆县东和店镇一中石寰宇
何谓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一直在思索,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直到......
一幅幅字
老家的中堂上挂着数幅字,小时候的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挂字?别人家挂的是色彩明艳的风景画啊!所以,我就问爷爷,爷爷笑而不语。我又转去问奶奶:“你爷爷喜欢啊!”
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爷爷喜欢中堂上的字,爸爸喜欢,叔叔也喜欢。他们也非单纯的欣赏,兴致一来还会肆意的挥洒笔墨,那软软的毛笔头展现出的灵动是我对书法最初的渴望。
儿时的我不懂什么是喜欢,只是下意识的去模仿长辈们的行为。岁月流逝,我也长大了,在喧嚣浮华中放弃了对书法的追求。
大学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压力骤大,又时常心潮翻涌,久久不能平静,在夜深人静中我想起了练字。
挥毫泼墨中我找回了久违的宁静。
爷爷写的字,端方且沉稳;爸爸写的字,锐利有风骨;叔叔写的字,圆润而内敛;我写的字,清秀又轻盈。
犹记得爷爷指着中堂上的字教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犹记得爸爸握着我的手在纸上一笔一划的转承起折;犹记得长辈们在铺开的宣纸上笔走龙蛇。
这是传承,也是家风。
三幅地图
在我家的大门口有三幅地图,一幅是河南省地图,一幅是中国地图,一幅是世界地图。这三幅地图是奶奶的心爱之物,时不时的就会看到奶奶趴在上面仔细的观察。
那一幕在过去也常发生。
只不过那时趴在地图前的还有爷爷。
幼时的我常跟在爷爷奶奶身边听他们聊地图上的那些事。从他们的谈天说地中我知道了老家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点。爷爷奶奶告诉我“世界那么大,有机会就要去看看。”
他们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在生根发芽生长。
一次次旅行中我遇到了不一样的景,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人,他们一步步的改变着我,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界的种种万千等待我一一踏遍。
这是传承,也是家风。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为,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家风对于人的重要性。
家风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教导;家风是一种潜意识的熏陶;家风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塑造。
家风似春雨,随风潜入我心灵。
(向上滑动启阅)
母亲对我说
平舆县东和店镇一中麻丽娜
时光似白驹过隙,岁月匆匆如歌。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已身为人母。回首人生路,我仿佛又听到了母亲的耳语,如涓涓细流,汇入了我的人生长河……
(一)善良
对于女孩子来说,善良会让你更美丽。一个善意的眼神,不但可以抚慰自己,更可以感动别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善良有时候会很孤独,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甘于平淡,耐得清贫,绝不随波逐流的人。他们的善良就是他们生命的本色。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二)勤劳
勤劳的人是最可爱的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勤出成果;如果你想要成功,就没什么捷径可寻,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能补拙;虽然你天赋并不过人,可还算聪慧,努力一点相信自己会做地更好。勤劳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做事,勤恳做人。请你相信机遇总是青睐勤劳的人。
(三)节俭
节俭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节俭得人才懂生活。古人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生活贵在俭朴。你要把节约当成一种习惯,把俭朴活出一种风尚。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节俭不仅能积累物质财富,而且还能培养精神品质。节俭丰富了你的情操,更丰满了你的灵魂;节俭成就了你的美德,更彰显了你的价值。崇尚节俭,从自我做起。
(四)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失去诚信,就等于毁灭自己。季布千金一诺,诚实有信得道多助。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推行新法。待人接物,你要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为人处事,你要诚实守信,以诚立身。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是你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做一个诚信的人,会让你变得快乐而自信。诚信是你的一张名片,拥有诚信方能走遍天下。
(五)孝顺
天地重孝孝当先。古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衾;今有陈斌强绑母上课,最孝女儿朱晓晖;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本应孝敬父母。父母不求你孝感动天,只愿你孝心常存;乌鸦反哺羊跪乳,父母恩重如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不想你日日孝顺跟前,只望你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百善孝为先,孝顺的人一定是善良可信之人。你不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六)谦和
谦和,是做人的一种态度。大愚若智,大智若愚,谦是一种智慧。你要淡泊名利不要恃才傲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是一种胸怀。你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礼之用,和为贵,平和才能开拓心境;和气生财,静以养身,知足才能事事顺心。谦和是你为人的涵养、风格、气魄,有谦和之心方能缔造完美人生。
善良、勤劳、节俭、诚信、孝顺、谦和,在母亲的殷殷絮语中,我慢慢地长大成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导师,话语虽简,却影响一生。
(向上滑动启阅)
我儿子的早期教育
平舆县东和店镇一中袁婷
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最好能够扬眉吐气,光耀门楣。但往往又不去好好花时间教育孩子,好像只要交到学校里便万事大吉了,有这种思想的父母要么可能真的没读过太多书,要么是真的很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缺少了父母的合理引导,再厉害的老师也只能事倍功半,望洋兴叹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多重要的东西,如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很多都是家庭中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这些足以说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浮躁的今人相比,古人其实更看重家庭教育。东晋一代名相谢安全心全意教育自己的儿女、子侄,四十多岁才出来为朝廷效力,终以其独特的家庭教育,把子侄辈们都培养成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一代才女——谢道韫。我们所熟知的中国胎教第一人——太任,更是“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从孩子没出生时就开始了对他的教育。
人类的教育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回想起自己带孩子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更加感慨这点。
我的孩子两岁七个月了,他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我都会去注意,看是不是像理论上讲的那样,一个月喜欢干嘛,两个月喜欢干嘛,一岁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两岁左右又会热衷于什么。事实证明这些幼儿生理上成长的规律确实跟书上大同小异,这也是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时至今日,他虽然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整体来讲,于他,我还是满意的。最开心的是他是一个非常有安全感,又有自信的小孩,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着或是站着都很悠哉,一副我就是我的自在。说到安全感,这也是他婴儿时期我最小心的一点。从他出生后,我就每天贴身睡在他的旁边,在前几个月的时候,只要是他醒着,想要抱抱,我就一定会抱着他,渴了或饿了就一定喂喂他,虽然长辈们总是说,不要抱太多,他会一直要你抱的。可这也是他信任这个世界,信任自己母亲的源泉,是他人生安全感的基石啊。累一点有什么呢。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的吴耀武老师曾经说过一句我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孩子天生对很多东西其实是没有恐惧感的,是后天大人们让他们觉得很多东西可怕”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后来我把这一点用在了儿子身上,发现确实如此。比如蛇,他可能觉得不好看,如果大人不跟他说蛇会咬人,他不会怕。就像现代的儿童用药很多都是甜的,甚至很可口,一到要吃药,很多的孩子还是恐惧,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仔细观察过,你就会发现,首先是喂药时成人们营造了一个“这药很苦”的紧张氛围,孩子稍有不从,无所不能的父母们就会赶紧摁住他,再不行,直接捏鼻子硬灌,这样折腾下来,如果是你,下次再吃药会不会紧张?了解到这点后,小帆子就少了很多的痛苦。他很小时,每次吃药我都会先抿一点,然后一脸陶醉的告诉他,这药好甜啊!他见了,也会很配合的吃下,有时甚至一饮而尽,我觉得有些苦的药他也能吃得下,这点真的很让人欣慰!所以说,很多东西真的只是我们“觉得”怎么样,并不一定就是事实,我们尽量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误导他们。
再说到自信,做父母的要做的第一条就是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实时的给他一些鼓励是很重要的。孩子要做什么时,哪怕是在洁白的墙面上涂涂画画,也不要立即阻止他,毕竟与培养孩子对书写的兴趣相比,墙面似乎真的没有那么重要的。有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中科院心理学所的张莉老师,那时候她的女儿才四岁,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兴致勃勃的在墙上画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第一反应是非常的开心,孩子终于大到可以用笔去表达自己了,甚至要把那一面墙保护起来给女儿作画。她是一个把孩子家庭教育看得无限重要的母亲。深谙心理学的她知道,孩子的热情是不可以随便打击的。
孩子自己能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做。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但只有父母对子女,从最初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分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是有用的。我们刚好可以适时的鼓励他,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用的,自己是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小帆子刚会走路时就喜欢帮我拿鞋子,把我的鞋子放到鞋架上,夸他几次后更是乐此不疲,热衷于帮我的忙。到两岁多点的时候,他基本已经可以自己拿筷子吃饭,就不太喜欢别人喂,甚至有时要挑自己的面条来喂我。再夸他棒时,他则会把头一甩,“那是”。那模样像极了一个小少年,令人忍俊不禁。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更重要一点是,他的独立意识会一点点增长起来。他真的会成为一个很独立的孩子!
父母的有效陪伴也是很重要的。我自己也像很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喜欢看手机,一拿起手机就没完没了了,在旁边一个人雀跃了许久的小帆子就会皱起眉头,大喝一声“不看手机了”,把我从琐碎的网络信息中拉出来。这时,或是一遍遍陪他玩超级飞侠中乐迪送快递的游戏,或是扮怪兽当他“奥特曼”的强力打击对象。迷上迪迦奥特曼的那段时间,游戏时,他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们打架吧”,开始只要稍稍一推我就会一只手撑在地上装作自己输了,他见状则兴奋的大喊一声“我赢了”,渐渐的,我没有那么快输了,而他的力气也似乎一点点大起来,也真是意外的收获呢,所有这些都让他开心不已。令人烦恼的是,成为一个小勇士之后,再见到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时,他也总是“嘿嘿哈哈”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得一直小心提防着他。
尽量把孩子视为平等的个体,不要对孩子撒谎。一般情况下他都很听话,大概得益于我的这一观念。举个例子,我不会轻易对他许诺,一旦答应就一定尽力做到,答应过要买的一定买,答应去哪儿玩就一定去,实在做不到就跟他实话实说。这时,他也只是失望的叹息一声,“哦”,或者是“那好吧”。以证明自己确实是个懂事的棒小孩。这样之后的一个益处是他特别相信我,毕竟,他也没有不信任我的理由啊!
很多的父母喜欢说,他一个几岁的小孩子他懂什么?其实就算是几个月大的小婴儿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至少每天絮絮叨叨的跟他说了几个月后,我发现才七个月的小帆子能看似认真的听我说话了,也看似能听懂了。从此以后,我更是热衷于此,每天给他唱歌,背古诗,读顺口溜,很多时候,他真的能听进去我说的一些话了。再大些就能理解我们一起分析的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像,如果这样做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虽然,他依然不顾我的,你把小蚂蚁踩死了,他的妈妈出来找不到他怎么办?依然兴冲冲的踩着自己的蚂蚁。可是,我们真的要对两岁多的小朋友有些耐心不是吗?
说到孩子应该几岁上学,几岁识字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如果做父母的不是很忙,尽可能不要过早让孩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幼小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探索欲及其旺盛的阶段,而学校教育真的太束缚他们。知识可以慢慢学,有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一旦幼小的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可就真的不好办了。倒不如先把他们放养在大自然里,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准备一些合适的绘本给他看,每天多讲些故事给他听,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父母耐心、小心带大的孩子总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对于孩子,我们也要有足够的信心。
(向上滑动启阅)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家教?
平舆县东和店镇一中尤彩霞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不少中学生,但很明显的感觉到有的学生就感觉到很舒服,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他们彬彬有礼,为他人考虑……,而见到有些学生他的行为会让人反感,因为他们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总是让人很难堪……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也反映出他们的家庭教育,看过太多的例子,我总想谈谈关于家教方面的见解,当然由于工作对象范围的局限性,所以我谈家教的侧重也在中学生区间。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没有固定模式合规律,也没有专职老师,而是父母接受古圣先贤千百年来治家有方的实践经验,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使他们始终沿着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模式,做一个有大慈恻隐之心,能够区别善恶,懂得敬畏,辨别是非,讲诚信的优秀公民。而在当代大社会背景下,许多家长由于知识贫乏或外出挣钱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中学生他们这个阶段心理活动常处于矛盾状态,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更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家庭教育是没有灵丹妙药的。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也大不相同,需要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家庭教育也可以有一些大原则。首先,要学会赏识孩子,对孩子有信心。尤其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对于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进而达到建立自信,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这时候,做家长的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的打压、反对,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而自觉的更正自己的行为。第三,要引导孩子树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大的目标着手,引导他们制定个人短期的学习目标。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如果说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那么一个个短期目标则是奋斗的一块块基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与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对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对学习不认真,要有一定的惩罚。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中国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的明天,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把好舵,引导孩子珍惜和把握自己宝贵的青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向上滑动启阅)
写给老公的一封家书
平舆县东和店镇一中尤彩霞
亲爱的老公:
看到这封信你一定很惊讶吧!呵呵,怎么也料不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有QQ、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2018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