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禁止公务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每年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本文选自《南方都市报》

据报道,河南省籍的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与另27名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在全国推行信阳市“禁止公务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的“禁酒令”,并称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至少可以节省亿元的行政性招待支出。这种“禁酒”在我看来,本是最起码的规矩,不想服从就不做公务员好了。我更赞成在所有的公务招待中禁酒禁烟的提议。这里,我想进一步提出在全国官民中反酗酒、反劝酒的建议。

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带酒气”的新闻。通常多是官员或开“宝马”之类名车的富人,酒后驾车耍横,激起民愤。从新闻事件报道角度讲,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官员作为公共人物,应该接受严格的社会监督;富人作为强势群体,他们若欺负弱势人群理应受到广泛谴责。据《新快报》3月6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参加“两会”接受采访时,为已被撤职的交通部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鸣不平,称林是一个“很好的干部”,被部分“仇官仇政府”的网民煽动的舆论压力所害。这话不仅是对网民,也是对调查此案的警方和作出处分决定的交通部党组不敬;不过,他也承认“怪叔叔”林嘉祥“问的时候拍了小姑娘一下,喝酒了手重嘛”。那么,至少可以说,林嘉祥前书记的官运是为酒所误吧?

酗酒之为害大矣,不光是酒后露峥嵘(真容)欺负“算个屁”的老百姓。几天前,河南省平舆县东方明珠酒店院内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该县交通局局长朱全中吃完喜宴,酒后驾车准备离去时,将同赴喜宴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庆成当场撞死。你总不能说朱是存心欺负比他高半级的曹吧?

近日有两条带酒的新闻,一官一民。关于官员的,据《华商报》报道,陕西洋县一镇干部,酒后和父亲一起找判案法官理论闹事,后被法院判处15天司法拘留,并被法警押送其从法院到看守所,一路“游街”。其中的恩怨是非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这里只想说一点:在注重“面子”和人情关系的县乡小地方,事情闹到这种双方都不“好看”的地步,与酒和“气”有很大干系;估计这位镇干部像灌夫骂座一般在法院撒气,说不定是出发前有意借酒壮胆了,却不料自取其辱。关于民的,本地社会新闻,广州帽峰山下一起重大车祸被查实是酒后开车引发;另有一男子醉酒后驾车,手握方向盘睡着了,导致中山一路立交桥陷入瘫痪,获报赶来的警察在敲车窗近半小时才将酣睡男子叫醒;医院,却情绪激动,大骂护士,称自己还要去赶场……

广州这个被称做“醉猫”的司机,他闹事的立交桥就在我的单位和住处附近。假如他在上立交桥之前酒性发作,说不定让轿车撞上人行道,有可能撞上的就是喜欢在路边散步的我。事实上,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尽管自己老实守法,却保不定什么时候遭遇了驾车的“醉猫”,死得不明不白。特权意识固然滋生“马路杀手”,酗酒恶习同样也培养“马路杀手”。我们当然可以责备交警没有严格执法,对酒后驾车管得不严。但实事求是地说,交警只能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最多是抽查,根本不可能事前监督每个开车人,靠的还是公民们自觉守法。酒后驾车,与可恶的违法乱按汽车喇叭制造噪声污染不同,一旦出车祸,开车人自己也要受害,理论上他有充足的理性来自律。那“醉猫”们为什么拿自己的命当儿戏呢?除了盲目自信、侥幸心理,还有一个风气“场”的问题。在“劝酒文化”场合,人的理性很容易就迷失了!

因此,我们要反酗酒,还要反劝酒——这种野蛮风气由于人口流动已北风南渐。反酗酒,主要靠责任感和守法意识自律,靠至爱亲朋谏阻,靠警察严厉执法惩戒,而反劝酒,靠的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尊重人,关心人,不搞江湖气那一套。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曾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传世;如今,这“劝酒”早已变味,成了赌狠逞雄,成了感情讹诈,成了作弄促狭,真正的亲朋之间才互相关照,避免被灌“黄汤”灌“马尿”,免得出乖露丑,真正的亲人更不会劝开车人喝酒。

最近我写了好几篇评论,都是官民一起“骂”的,我感觉官与民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环境的产物,人性的弱点都一样,官民“互动”,政治制度与风俗文化同样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人民(政府)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人民)”都是一面之理,整个社会都应该有反省意识,该“骂”的都要“骂”。

《南方都市报》年3月12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gyuxianzx.com/pyxfz/8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