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河南省广播电台新闻栏目播发了《平舆:扶贫又扶志,一起奔小康》的新闻报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 “老李回到郑州,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就牵挂着陈集。”姚四彬感动地说,“老李来俺村近两年,和我们一起一身土、两脚泥,一块苦、共同干,皮肤晒得黝黑,头发白了不少,给陈集办的大事、好事很多很多。”
老李叫李卫军,今年50岁,他是省建行派驻平舆县陈集村的第一书记。
给贫困村把脉问诊年9月日,李卫军第一天去村里报到就觉得有点转换不过角色。村民老凡第一句话就说:“你这省城来的,得给我们真办事,如果你不办事想镀镀金就走,那可不中。”村民的不信任使他心里沉甸甸的,为此,李卫军暗下决心:一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他们的顾虑。
陈集村共有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05人;村委会无办公场所、无集体经济、无文化基础设施,教学条件落后,经济收入单一,村民小农意识严重,年人均收入元左右,经济情况较差,发展动力不足。
面对该村实际,李卫军找准陈集特色,决定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确定了围绕一个主题(“党建+工作”)、融入五项工作(“+基础设施”“+集体经济”“+兴办教育”“+电商产业”“+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先后争取扶贫资金和建行捐赠余万元用于助力陈集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效果明显的良好局面。
真情帮扶解难题52岁的宋小立曾是陈集姚庄自然村的贫困户,说起李卫军去他们家第一次走访时的情形老宋的眼圈突然红了,他说:“那天刚下过暴雨,老李带着几名村干部突然出现在我家,我低头一看,老李是光着脚拎着鞋来的,因为我家门前是土路。”
三间土坯危房,两口子常年患病,一问就哭、精神状态很差——这是宋小立家留给李卫军的第一印象。
从此,老李成了他家的常客。现在宋小立家住上了安居工程新房,夫妻俩的身体也大为好转。
其实,宋小立只是李卫军驻村以来帮扶的众多贫困户里的一个,近两年来,他为陈集的发展做的事很多,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修建道路0.7公里,修建文化广场00平方米,建造文化大舞台一座、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建造村委会6间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建设厂房平方米。争取到陈集村游园建设项目一个。投入资金多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一个。
——设立村办企业平舆县兴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入股资金建造蔬菜大棚,发展集体经济。
——投入65万元建设改造了中国建设银行陈集希望小学,使学校软硬件建设焕然一新。
——开展电商扶贫,向建设银行总行申请电子商务扶贫资金20余万元,建设陈集电子商务平台。与平舆县电商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推销陈集农产品。向河南电视台申请开通“打工直通车”,在陈集村为村民提供务工信息,介绍劳务,方便群众。
——建行河南省分行捐赠50万元用于陈集教育发展、环境治理、党员活动、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建设,实现了陈集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文明、综合治理协调发展。
甘于奉献真驻村老李在驻村期间,不仅坚持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而且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一个多月都不回郑州一次。
3月4日,远在郑州的妻子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说:“我出车祸了,刚才在东风路一辆汽车轧住了我的脚。”
“严重吗?我们刚开了会,要求重新走访识别贫困户,如果我现在回去,我们的工作就会停滞。你先报警,医院看看?”老李在电话这头和妻子商量道。
一个小时后,妻子告诉他说医生诊断没有大碍,让他安心在村里工作。其实当时老李并不知道,这是同为党员干部的妻子向他隐瞒了病情。
一个多月过后,老李才回了一趟家,看到妻子的脚因受伤严重,都一个多月了走路还不敢使劲,他的泪水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在老李的带领下,年年底,陈集村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的陈集,干部有劲头、群众有干头,全村干群上下团结、齐心协力在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转自河南日报农村版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