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方,90岁,住洪山吴家湾干休所,解放战争中参加过辽沈战役,四野入关后,参加过解放天津、太原、武汉等一系列战斗。抗美援朝期间任朱光师(炮二师)29团8连侦察兵、班长等,回国后从连长一直干到师长,年离休;
王佩民,88岁,河南平舆县商业系统退休干部,年补充到炮兵第二师29团三营7连当炮手,年7月19日在金城反击战中负伤于高地,左腿被敌飞机投下的炸弹击中,是韩玉方等战友现场包扎、急救,医院才保住性命。
家住洪山吴家湾干休所,90岁的抗美援朝炮二师侦察兵、后任炮二师师长韩玉方。
炮兵也能当狙击手,一口气干掉一个榴炮中队
在韩玉方的客厅里,他拿出10年前写的《战争之神》(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翻到金城反击战的一章说,年7月2日下午,志愿军朱光师(炮二师)29团,配属67军师准备进攻轿岩山的战斗,侦察兵认真地用望远镜搜索目标,可在视界内怎么也找不到目标,当时敌人炮弹还不时地在附近爆炸,奇怪的是,竟然听不到弹道声。为了躲避炮弹,我们躲到一块岩石下,岩石的左边有一个凹洞,正好在我们的视界内,4千米外东方坪有几门美军的榴炮正在疯狂发射,大约是一个中队。狡猾的敌人横向火力配置,所以我们听不到弹道和炮弹出口声。
阵地上收到我们侦察结果后,29团决定以三营火力迅速压制,全营8发急促射,多发炮弹铺天盖地砸向敌阵地,炮弹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足足燃烧了3个多小时,彻底歼灭了敌人了一个榴炮中队。这么短的时间,精准狙杀敌人的榴炮中队,战士们都自豪地说,我们炮兵也有狙击手。
记者看望家住河南平舆县88岁的抗美援朝炮二师29团7连老兵王佩民。
出国参战第一炮,云山上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韩玉方说,我志愿军炮兵入朝的第一仗,就是炮兵第二师29团配属三十九军师打的。当面之敌是美骑兵第一师8团和李承晚伪军一师一部。战斗于年11月1日17时打响。全团36门重炮,瞬间数百发炮弹砸向敌群,突如其来的炮弹雨,砰砰砰的爆炸声地动山摇,使敌人顿时乱了套,阵地上稀里哗啦,溃不成军。此战,共歼敌美骑一师8团大部,李承晚的伪一师几乎被全歼,计1.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车辆21台,火炮21门,枪支,还俘虏40名美伪军。
这是自打八国联军入侵北平以来,中国军队对美军开的第一炮。战士们高兴得编成顺口溜“我们的大炮威力大,鬼子见了都害怕,躲不开藏不住,跟着屁股咔咔炸,死的死伤的伤,感恩节前见了阎王”。彻底打破了美八军司令沃克中将的狂言——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到鸭绿江饮战马,到沈阳过圣诞节。
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表扬了39军和炮二师合作打的第一仗。他说:“我们志愿军出国第一仗胜利了,毛主席接到报告后也很是高兴。”,毛主席说:“起初,我还担心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和美军作战我们要吃大亏,现在看来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美国军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不只打了李承晚的伪军,也打了美军的王牌军,这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美国骑兵第一师嘛。这个在美国很有名的一直没有吃过败仗的军队,这回吃了败仗......”。
炮二师师长朱光凯旋后,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千岁师”的美称,是敌人叫响的
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胜利后,英雄的38军被称为万岁军,枚,美名传遍大江南北。而朱光师(炮二师)的“千岁师”的美名,则是被敌人叫响的。是敌人在飞机的广播里反复播放,我们才知道的。韩玉方说,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胜利后,我们部队驻扎在朝鲜的上马三里、复兴洞和塑林一带,连续多日,敌人的飞机不断在我们的阵地上低飞广播,女播音员反复几句话:“打败万岁军38,消灭千岁师朱光师(炮二师),背着双手进沈阳……”,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敌人的广播宣传中说的就是我们部队,连续多次的反复广播,阵地上的人才明白,吃了我们大亏的敌人还把炮二师誉为千岁师。
时任炮二师师长朱光的女儿赵棣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朱光在世时,对所部队配属步兵展开上甘岭战役时,总是十分自豪。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时,炮二师以4个营密切配合,仅炮弹就消耗了发,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时任志愿军第15军军长的秦基伟将军评价说,炮兵部队均组织好,稳、准、狠,不仅本身战术俏皮,同步兵的协调也十分默契。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备猛烈,为上甘岭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保障的作用。
韩玉方至今还记得,炮火压制、炮火延伸后,为步兵冲锋扫清了障碍,距离很远的炮阵地上就能听到步兵在喊,炮兵万岁!炮兵万岁!
翻开年版的《炮二师战史》记载:该师从年10月22日至年7月27日停战,3年来共射击余次,耗弹20.9万余发,炮弹杀伤敌人,俘敌51人,击落敌机62架,击伤架,击毁敌火炮门,战车辆,汽车辆,击毁弹药库34座、汽油库9处。缴获火炮门,汽车辆,吉普车83辆,牵引车44台,吊车一台。有一台半履带式的牵引车现在仍停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
炮兵,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与步兵部队密切协同,打了一个有一个胜仗,被誉为战场上最杰出的配角。
记者采访抗美援朝时期的朱光师师长的大女儿赵棣棣,雕像就是开国少将朱光。
阵地上的救命恩人,62年后才在武汉见面
昨天上午,家住河南平舆县城88岁得抗美援朝老兵王佩民,激动地给在武汉的战友韩玉方打电话,王告诉救命恩人韩玉方,他戴上了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章。电话的两端,两个曾经同在一个阵地上浴血战斗的战友激动得满面是泪。其实,88岁的王佩民与90岁的韩玉方,自从朝鲜战场分别后,有62年没有见面,是武汉晚报牵线搭桥,才让王佩民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
王佩民说,我是年春天补充到炮29团7连的,年7月19日上午,金城反击战中的高地上的跑阵地遭到敌机轰炸,一颗流弹击中我的左腿,鲜血顿时流了一地,如果不及时止血,血流干了人就要死掉。这时,阵地上的韩玉方等战友因为打了很久的仗,懂得战伤急救办法,他们几个人很快帮我止住了血,及时赶来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我送到战地治疗,这才让我有了后来回国治伤的可能。年,医院伤愈,直接转业回到故乡平舆县,再也不知道救命的几个战友到了什么地方,我找了多少年都没有下落。年,我在武汉某部服役的儿子拿回一本《战争之神》的书,这本内容多是抗美援朝的书,作者就是韩玉方。我让儿子通过武汉晚报,几经反复终于找到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救命恩人韩玉方。那一年,我在儿女的帮助下,坐着轮椅去看韩玉方,两人相见说起当年的每一次战斗,先是流泪,后是充满了自豪和骄傲。(长江日报汤华明)